臺灣找不到第二個能如此造夢的地方!

買賣航空城/徵收地/徐麒峻/徐法界 2

原文連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32868

桃園航空城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, 而拆遷、安置、補償作業也總算告一段落,如今正要開始展開新生命。 隨著產業逐漸進駐,這裡未來將成為桃園人的應許之地, 也將對臺灣產業、經濟產生巨大推力。

位在桃園國際機場周邊的桃園航空城,堪稱是臺灣一九七〇年代推動十大建設以後,最大型的國家級基礎建設計畫。經歷過去將近二十年的拆遷、安置、補償後,如今總算塵埃落定,這兩年陸續可看見地面上開始長出航空城的未來景象。

未來二十年,臺灣最有機會發展的地方

「它是未來二十年臺灣最有機會發展的地方,也是臺灣最後的機會,因為很難再找到第二個能如此造夢的地方!」桃園市副市長暨桃園航空城公司董事長王明鉅強調。

王明鉅解釋,臺灣位處亞太地區交通樞紐,桃園國際機場周邊又有很多土地未被充份規劃利用,而桃園航空城,就是希望以機場為核心,不僅顧及機場內部第三航廈、第三跑道需求,也希望能在周遭設置產業專區、住宅區、公共設施,堪稱是「國家級大型都市計畫」,由桃園市政府落實。

因此,市府採取區段徵收模式,重新規劃桃園國際機場周遭土地,因而產生拆遷、安置、抗爭,歷任市府一棒接一棒處理,一直到近兩年,才在張善政市長任內把最後一部份完成。

視察桃園航空城優產區開發進度,以確保計畫穩步推進。

猶百貨、大樓未入駐的信義計劃區

而透過這樣的重整,也使桃園市出現大塊格局方正土地,地底下管線、水、電、光纖網路一應俱全。王明鉅比喻,就像當年臺北信義計劃區,各大百貨、商辦大樓尚未入駐景象。

其中優先產業專區,則希望透過率先開發,產生示範效應,陸續有國內廠商前來投資進駐,包括星宇航空、統一超商、臺灣人壽等。
王明鉅強調,希望透過航空城計畫,使桃園市脫胎換骨,達成「產城共榮、價值共創」目標,而且由於桃園國際機場國家門戶、距離臺北港近、周邊公路網便捷等特點,在臺灣很難找到另一區域具相同優勢。

同時,受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重組影響,不少台商回流,使臺灣經濟發展朝向正向發展,更是航空城發展絕佳契機。

換言之,航空城猶如一塊空白畫布,等待政府和產業界盡情揮灑。王明鉅舉例,國人到新加坡常造訪的星耀樟宜(Jewel),早期原來是樟宜國際機場的停車場,後來經過廣泛討論,才凝聚共識,開發成如今具有流水造景、購物中心等功能的觀光勝地。

若要在航空城也打造類似成功經驗,王明鉅認為,必須找到一流開發商,與中央、地方政府共商策略,思考到未來城市發展可能,提前做好交通、永續等面向規劃,並導入低碳、節能、5G、AIoT等時下最受矚目或未來炙手可熱的新科技。透過這些努力,航空城有望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,也能讓世界看見不同面向的臺灣。

2024桃園航空城產業論壇號召各界產城共榮價值共創

舉辦論壇,共商「產城共榮」對策

因此,今年桃園航空城產業論壇以「產城共榮・價值共創——智匯永續航空城」為主題,希望匯聚國內外菁英,一同探討未來發展方向。
但不變堅持,是希望將其發展為年輕世代盡情築夢的地方。王明鉅觀察,不少桃園年輕人都到臺北工作,遇到尖峰時刻塞車常苦不堪言。若能留在桃園就業,既能減少交通流量,也可解決通勤不便。

而這也是為何市府想在航空城引進新科技、永續概念,期盼藉此吸引走在時代浪尖的企業進駐,拉抬平均工作薪資,使桃園人就算在地發展,也能過富足生活。

桃園航空城空拍圖,佈局智慧城市、全球供應鏈樞紐與永續發展的發展核心聚落。

市府做好基礎建設,增加吸引力

目前,市府也著手設置航空城周遭基礎建設,包括捷運綠線規劃航空城支線,而鄰近國道一號到三號道路設施也持續精進。「把基本功做好,就能增加吸引力,增加產業進駐與民眾未來留在桃園就業的意願,」王明鉅表示。

然而,若要完成土地重置、公共建設,機場附近一期區段徵收開發總費用就需要一千二百億元,相當於桃園市一年總預算近七成。市府原本已經負擔龐大基礎建設、居民安置費用,財務壓力頗大,在土地購買時,難以對產業用途嚴格規劃。

而且,現有航空城土地區段徵收方式,也僅允許標售、標租或設定地上權,缺乏進一步靈活操作,恐怕制約產業規劃。

「臺灣真的找不到第二個可以這樣造夢的地方。」王明鉅期許,能和產業界、中央政府三方討論,一起找出讓航空城效益極大化的策略,不只是桃園和鄰近縣市民眾之福,更是臺灣之福。

發佈留言

推薦工具

地籍圖資網路便民服務
智慧型手機網頁
宜蘭住宅不動產
土地使用分區APP
未命名 1
臺中市政府地政局-158空間資訊網
Pandora Investment
Anesidora Investment

聯絡我們